临沂文明网 >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以工业崛起挺起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硬脊梁
发表时间:2023-07-13   来源:临沂日报

庄乾元 丁明友 厉彦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今年,临沂市提出了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的目标任务,这是临沂实现“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生动实践,也是“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毋庸置疑的是,工业仍是临沂的短板弱项,特别是对标省内外先进地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工业化程度较低、结构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是制约临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在。

  工业“量大质弱”拉动不足。虽然临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近4000家,工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以上,但整体素质不高,承载先进生产能力较弱,缺乏对战新产业、高端项目的吸引力和配套力,目前还没有销售额达千亿级、500亿级以上的工业企业。在淮海经济区中,临沂骨干工业企业和产业集群规模与徐州相比并不占优势。在鲁南经济圈中,临沂工业总产值虽最高,但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额并不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临沂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较低端,利润空间相对较小。

  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不强。临沂多数产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在产业聚集度方面,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雷同,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在企业关联度方面,大部分工业园区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在产业结构方面,临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木业、机械、食品、冶金、医药、化工、建材、纺织为代表的八大传统产业,数量、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比重的八成,战新产业正在起势。在县域经济方面,呈现出“区强县弱”的状态,在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临沂没有一个县上榜;在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名单中,临沂没有一个县进入榜单。

  临沂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只有始终坚持先进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补齐“短板”,拉长“长板”,让工业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中流砥柱,才能以工业崛起挺起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硬脊梁”。

  (一)招大引强培育项目。一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选资理念,推动“偏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强化系统观念,推动“点上出彩”向“链上开花”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引得进来”向“留得下来”转变。二要立足自身内部挖潜。坚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着力发掘培育一批本地成长的符合产业政策、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和高效优质服务。三要聚焦战新产业招引。要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战新项目招大引强,不能挖到篮子里就是菜。

  (二)聚链成群抓产业。一要深化技改抓提级。深入开展新一轮技改提级行动,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逐年提高技改投入增幅,用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做强骨干企业。抓好现有企业培育,深挖骨干企业发展潜力,把科技、人才、专项基金等扶持政策向重点企业倾斜,全力支持鲁南制药、山东临工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龙头骨干企业、双5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后备上市企业”的递进培育体系。三要做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八大传统产业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一链一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激光等战新产业行业龙头标杆、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积极探索“大项目—产业链一产业群—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力争更多五百亿甚至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改革创新抓营商。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创新政策要素供给、技术要素供给、资本要素供给,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帮助企业妥善解决发展中的土地、政策、资金等困难和问题,保证让“好马吃到好料”。二要改进工作作风。按照“严真细实快”要求,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推进线上“一张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次办结”,健全完善全链条督导服务机制,当好企业发展“店小二”。三要强化督导考核。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发挥12345·临沂首发、“十快十慢”评选等作用,通过跟踪督办、实地督查、回访复核、督促整改、奖惩落实等方式,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投产,推动临沂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两年万亿”。

责任编辑:
qll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