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07-27   来源:临沂文明网

石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当前迈向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中,县域经济和县域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显现,对于实现城乡融合起着平台连接的作用,对于实现临沂全市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实践角度看,县域城镇通过自身产业的发展集聚,在金融、消费、就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从而吸纳本地农民进入城镇顺利就业,通过县域城镇化的合理调整和规划,优化县域产业、就业等结构,能够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县城及镇区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文化通过县域和乡村文化进行交融,满足人民对教育、医疗、养老、公共卫生等服务的需求。由此出发,针对县域城镇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通过政策完善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科学调节不同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而在加快县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一、以产业集聚带动县域城镇化

  按照“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构建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按照“优化布局、统筹发展、提升功能、凸显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每个县域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产业定位,逐步构建集聚度较高、辐射联动作用较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特色功能区块,促进县域内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做强新型工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向县域骨干企业倾斜的发展政策,创造有利于骨干企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其次,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第三,培育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构成产业骨架和支撑的重大项目与容易引发产业集聚的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吸引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社会资源向区域内流动,积极引导相同、相似和相关的项目向园区聚集。

  二、以制度创新推进县域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政策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将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把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纳入统一框架,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打破县域内人口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首先,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农业与非农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对进城农民合法地位予以承认和保障;二是不断提高县域社会保障供给水平,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进程,缩减城乡、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产品获取落差;三是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就业增长体系。积极推进就业和创业环境,做大创业平台,做强创业主体,激活市场发展活力。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提高新市民进城就业率。

  三、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县域城镇化

  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验看,省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主要依靠镇域经济,镇域经济相当部分是靠村域经济拉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作为“城之尾,乡之头”的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和乡村市场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平台和关键环节,将城市要素如工商资本、人才、技术等,通过小城镇向四周农村流动扩散,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在新时期推进县域城镇化基础上,需因地制宜,重点培养和扶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在改革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向重点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倾斜。科学制定新型社区建设具体标准,引入一定竞争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对建设好的给予充分奖励和支持,着力调动基层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县域城镇化

  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县域长远发展,也事关农村全面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补齐短板,扩展范围和类型,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并增强要素流动性;二是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目前不少县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和质量,强化基本生活保障,探索城乡之间、县域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多元化共享模式,缩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和居民身份落差。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qll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