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红色文化 > 聚焦
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发表时间:2021-08-27   来源:兰州日报

  近年来,兰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全市党员干部、未成年人中形成理想信念教育资源链,力求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不断追忆红色历史中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架起传播红色文化的桥梁纽带

  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 1925 年甘肃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兰州建立时起,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用理想和信念谱写了兰州璀璨的革命历史篇章,也给兰州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5 家,其中国家级 4 家(兰州 " 八办 " 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甘工委纪念馆等 ) ,省级 10 家(张一悟纪念馆、兴隆山烈士陵园等),市、区县级 21 家;命名国防教育基地 11 家、示范学校 18 家;经认定公布的各类革命遗址 21 处,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 300 余件;建成红色革命历史类纪念场馆 5 家。

  这些红色场馆运用现代手段布展,全面、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兰州各族人民为争取民主和解放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宣传了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革命成功的高尚革命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是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梁纽带和窗口平台。

  " 红色小讲解员 " 播撒信仰种子

  " 红色革命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失色,更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它与我们每个人情感相连、心灵相通 ……"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有这么一群脸庞稚嫩却目光坚定的 " 红色小讲解员 ",每当有青少年参观者入馆来感受陇原大地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时,那一段段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历史便会从她们口中娓娓道来。

  王笑儒是兰州市畅家巷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虽然只有 12 岁,但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担任红色小讲解员已经整整 3 年了。她告诉记者:" 在这里,我学习了专业的讲解知识,了解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感受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如何在苦难的岁月里磨砺意志、艰苦奋斗,而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迹更是一直激励着我勇敢前行!"

  近年来,这些 " 红色小讲解员 " 一批批延续着志愿讲解工作,也让这段讲述红色故事、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为民服务的珍贵经历在他们心中深深种下一颗种子,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红色种子,一颗坚守初心的信仰种子。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 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说起这座城市蕴含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袁志学的语气里透着浓浓的自豪:" 从 1925 年甘肃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兰州建立时起,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用理想和信念谱写了兰州璀璨的革命历史篇章,也给兰州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他由衷的说:" 擦亮红色文化底色,传承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对弘扬革命传统,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我们先后推出了《民族脊梁——甘肃抗战人物展》、《兰州八办推动各民族团结抗战》等高品质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 袁志学告诉记者:" 同时,我们还深入机关、高校、社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巡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截至目前,《民族脊梁——甘肃抗战人物展》临时展览接待观众 15 万余人次,流动展览送至大、中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展期两个多月,累计讲解 200 余场次,接待观众 4 万余人次。"

  红色精品体验线路受热捧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加大了全市红色旅游资源和线路的开发力度,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革命纪念场馆为重点,围绕沈家岭、营盘岭、窦家山等兰州战役遗址,打造了一批红色精品体验线路。全市年均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达 130 万人次以上,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同时,我市还系统开展了全市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调查征集,全面提升了对重大事件遗迹、重要战役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创新阐释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以我市内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主线,推动全市红色纪念场馆打造、推出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的革命文物系列精品展,并组织开展了革命文物联展巡展。

  特别是,依托我市丰富的研学资源、突出的红色主题,相关单位还广泛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红色纪念场馆成为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首选场所。同时,各红色场馆还以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主题,推出展播展演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歌曲、儿童剧等文艺作品,受到了广大市民及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红色文艺精品接续先辈精神血脉

  " 好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如同好的‘教科书’,儿童剧《大豆谣》是陇原大地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少有的少儿红色革命故事。" 一提起这部我市近年来挖掘红色文化打造出的优质文艺作品,兰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丽感慨万千:" 广大青少年在观演过程中,以温暖感人、贴近生活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继承着革命优秀传统,接续了先辈精神血脉。"

  该剧改编自革命烈士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之女罗力立自撰同名纪实文学。1940 年罗云鹏同志和妻子樊桂英带着女儿罗力立(8 个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 活着的小萝卜头 " 罗力立生活了 6 年之久。罗云鹏同志狱中牺牲后,1946 年罗力立与母亲被救出狱。《大豆谣》是 1943 年 " 西部歌王 " 王洛宾先生在兰州沙沟监狱中,写给 " 小狱友 " 罗力立的儿歌。

  " 以前只是听老师讲过红色故事,这次参演了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更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 小罗力立的扮演者孔一涵感慨地说道。

责任编辑:全磊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
技术支持: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