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简报
【临沂文明】2021第七期
发表时间:2021-08-10   来源:临沂文明网

  临沂文明

  第7期

  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8月9日

  河东:志愿服务办实事 坚定不移跟党走

  临沭:打造“讲沭”项目品牌 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河东:志愿服务办实事 坚定不移跟党走

  临沂市河东区创新打造“4+1+1+X”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多元化对接群众需求,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一是全面构建“4级架构”,夯实志愿基石。近年来,持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区级、镇街、村居和社会的4级志愿架构。成立总队1支、区级191支、镇街55支、村居800余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9万余人,实现了267个实践站、538个自然村、21个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

  二是创新搭建“1个中枢”,发挥志愿优势。在全市率先探索“互联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模式,打造了以志愿嘉许礼遇为核心功能的“临沂文明实践”APP。通过爱心商家设置折扣,星级志愿者扫码享受优惠,同时生成文明实践基金。目前,吸纳“爱心商家”近600家,发放宣传推广材料20000余份,以APP小手段搭建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三是重点打造“1个品牌”,培育志愿文化。充分利用鲜明的文化特征,打造“德润东夷+”文明实践品牌,先后发布了“德润东夷·家风传承”“德润东夷·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德润东夷”系列项目累计开展“讲评帮乐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营造了家风好、民风淳、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多元化对接群众需求,践行志愿精神。实施“红星计划”,开展“永远跟党走”进基地讲“党史”、进社区讲“党恩”、进企业讲“党情”等宣讲900余场,让红色基因融入百姓血脉。创新“文艺+宣讲”模式,开展文艺红色宣讲近100场,百部红色电影展映500余场,将“党史文化大餐”送到百姓身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创设“心连心爱在夕阳”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800余次,初步形成“老人点心愿 志愿送上门”的“幸福机制”,让群众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临沭:打造“讲沭”项目品牌 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临沭县选强培优宣讲力量,创新宣讲模式,打造“讲沭·和美幸福故事”项目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海选有志之士,壮大阵地“讲沭”队伍。举行“讲沭·和美幸福故事”宣讲品牌发布会暨宣讲志愿者擂台赛决赛,选拔出“讲沭”骨干员、“讲沭”典型模范、“讲沭”志愿者共计635名宣讲员,打造阵地“讲沭团”。创新网络“讲沭”平台。在成立临沭县新媒体联盟基础上,打造涵盖63个政务新媒体、335个社会短视频账号和814个百姓微信群的网络宣讲平台,优选100余名网络宣讲志愿者,拓宽群众性宣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细煲有米之炊,精选宣讲内容。结合临沭实际,推出红色临沭、高质量发展临沭、法治临沭等十大品类,初步建成讲沭课件库。精选理论政策。深入讲好十九大精神,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逐人逐户走访+宣讲”活动,入户进行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宣讲,聚焦排查问题,开展“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走访宣传群众18万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1%,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215条。

  探索有为之举,“线上+线下”讲。线上推动宣讲进微信工作群矩阵、进政务新媒体,已开展线上宣讲62次,收听收看总量达10万人次。线下通过巡回宣讲、订单宣讲、文艺宣讲等形式,推动宣讲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社区。“室内+户外”讲。室内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项目。户外在百姓常聚地开设“红马扎课堂”,用“百姓话”讲“百姓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清晨+夜晚”讲。着眼群众时间,开展“启明晨报、崇德夜校”,把群众的“零星时间”转化为宣讲“黄金时段”。

  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

  发: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各县区党(工)委宣传部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一科 本期编辑 张允露 校对 林萍

责任编辑:全磊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
技术支持: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