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聚焦沂蒙
最美第一书记|马尚飞:“飞鸽”干部要做“永久”事业
发表时间:2020-03-25   来源:临沂文明网

第一书记马尚飞(左一)和副书记卢清华(右一)走访老党员。

  “自从马书记来到我们村,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始终把老百姓的忧乐放在心头上,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到驻村第一书记马尚飞,兰陵县卞庄街道大坊村的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2018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一个春寒料峭、年味十足的日子。这一天,马尚飞来到大坊村开始了自己的驻村生活。怀揣着对村民最质朴的感情,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用真情铺就了一条党员干部的乡村振兴路、村民的幸福路。

  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

  2018年2月13日,再有两天就是传统的新春佳节,兰陵县卞庄街道大坊村的村民们或在置办年货,或在张罗年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市人民检察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马尚飞和副书记卢清华就在这一天来到村里。“只有多到群众中来,才能更贴近群众,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心声。”马尚飞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为了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尽快搞清楚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状况,马尚飞和卢清华放弃春节假期,到任的当天直至2月27日,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所需、所盼。

  通过扎实的走访调查,第一书记工作组对大坊村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大坊村位于兰陵县城南效,属城乡结合部。村内有人口687户2675人,其中贫困户22户。党员22名,占总人口的0.8%,且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在64岁。村里长达15年没发展过党员,十几年没有健全党支部,是市定工作基础薄弱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兴则乡村兴,基层稳则乡村稳。惟有筑牢乡村基层党建根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惟有筑牢乡村基层党建根基,才能真正凝聚起群众的磅礴力量。”深入群众调研后,马尚飞认为,乡村振兴要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切入点、突破口,着力在夯实责任、建强堡垒、育壮队伍、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说干就干。到任的14天后,第一书记工作组统一了村民意见,于2018年2月27日当晚召开了党员大会。会上,马尚飞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随后,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机构也相继选举产生。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第一书记工作组一方面从基层党组织集体抓起,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参加市、县、镇、村各级开展的集中培训;每月10日召开“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学习和先锋模范党员评比;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开展植树、环境整治志愿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得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的村班子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也筑牢了班子根基。

  另一方面,为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全面推动思想进步,第一书记工作组多次请来兰陵县委党校一位资深政治理论教师,从党性观念、人生观教育以及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给村里年龄偏高、文化层次又偏低的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们进行讲解。

  “不止如此,我们还在村内建设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了党员学习活动室、图书室、多媒体室等,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阵地。”马尚飞说,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是集办公、服务、活动三大功能于一体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党建工作和服务平台,满足村民享有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大坊村“硬件不硬”的困境。

  充分挖掘地域优势 为村集体带来可持续收入

  农村基层班子变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产业支撑、项目支持的大坊村终归难以打赢这场“翻身战”。在走访中,第一书记工作组了解到,大坊村位于兰陵县区南部,毗邻206国道,交通便利,又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地域优势明显。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2018年10月,得知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要建设“印象兰陵”项目,第一书记工作组从中嗅到了机会。

  “‘印象兰陵’是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沂蒙老街’项目的二期工程,紧邻老街一期,是老街一期旅游文化的补充完善。不同于‘沂蒙老街’,‘印象兰陵’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元素为一体的古镇。”马尚飞说。预感到“印象兰陵”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是一个感受兰陵文化、体验乡愁,放松休闲、陶冶情操的好地方,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投资了该项目。

  让第一书记工作组欣喜地是,“印象兰陵”项目当年就产生了收益,为村集体带来了2.4万元的增收,且以后每年都能获得8%的收益率。“有了这笔资金,村里以后就有了集体收入,再干什么事情,村两委的腰板都挺直了。”马尚飞笑着说。

  “马书记和卢书记来了之后,不单是带来了帮扶资金,还给村集体带来了可持续的收入。”村支部副书记李玉同告诉记者,2019年7月,马尚飞和卢清华又使用产业增收专项资金40万元,在符合条件的农户屋顶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2019年10月,积极开展“三清”工作,整合土地资源发包土地100余亩,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马尚飞和卢清华的付出,老百姓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补齐农村环境短板 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千年土路风扬尘,百年老街泥巴巷,雨天村内常积水,班子无头上面派。”这曾是大坊村的真实写照。曾经的大坊村基础条件差:村内道路未进行硬化、绿化和墙绘美化工作,村民出行不便,环境不宜居;村里的电路严重老化;自来水水质不好、排水渠不通......怎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成为了压在马尚飞和卢清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对症下药’是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关键,只有坚持‘对症下药’,找准用力角度,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马尚飞说。村内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为了彻底解决大坊村村民出行难题,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争取资金,修建了全长15.5公里的“户户通”村道、2.6公里“村村通”公路。村里的电路严重老化,第一书记工作组协调资金150万元,将上世纪70年代架设的用电线路改造一新。自来水水质不好、排水渠不通,第一书记工作组先是投资20万元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后又投资60万元,修建了村内排水渠。

  除此之外,第一书记工作组还投资70万元提升改造了村幼儿园;投资20万元建设了乡村大舞台和休闲广场;安装节能路灯86盏……一系列举措,使得千年土路被写进了历史,百年老街走进了记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环境也成为了过去。

  环境在改变,村民的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家门前变得越来越干净了,人人不再随手扔垃圾了,再加上2019年春植下的树苗和绿化青棵,大坊村越来越美了。

  “如果认为自己反正是‘飞鸽牌’干部,早晚都得‘飞’走,工作得过且过,干了今天不想明天,那就注定一事无成。只有抱定只干‘永久牌’事业的执著信念,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干好今天,想着明天,做好该做的事、尽好该尽的责,才能干出一番事业。”马尚飞说。

  如今,大坊村加快发展的大幕已经开启,马尚飞和村“两委”成员们一起,正带领着村民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责任编辑:
全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