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聚焦沂蒙
书写沂蒙脱贫攻坚靓丽答卷——临沂5年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临沂文明网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丰收季。10月17日,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临沂市2020年扶贫日活动暨消费扶贫精准对接会隆重举行。琳琅满目的消费扶贫产品,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风貌,昭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和力量。

  作为革命老区、全省脱贫攻坚两个主战场之一,一直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沂蒙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奋勇争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5年底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沂蒙大地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号角,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总体布局,坚持“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村增收与户脱贫并重,以完备高效的政策体系、推进体系、责任体系,实现了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

  扶贫开发 同心勠力

  金秋时节,沂蒙大地,处处生机。漫步在沂南县青驼镇大冯家楼子村,眼前尽是一幅洁、净、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这些变化得益于市派“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帮扶。

  “刚来驻村时,村里发展遇到了三道坎:整个村子的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村容村貌脏乱差;村子三面环山,村西南紧靠老石头水库,村里不缺水,但是村民喝水是个大问题;家家种果树,收入却上不去。”来自市审计局的梁化鲁是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2018年4月来到大冯家楼子村。通过系列措施,不到两年的时间,使该村由驻村前的村集体收入欠账12万元到增收47万元,由过去的脏乱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帮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实现了贫困村的美丽“蜕变”。

  “多亏了以梁书记为首的第一书记们,他们坚持吃住在村,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协调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跑前跑后帮助村里发展扶贫项目,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2年多来累计行程10万多公里,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冯家楼子村党支部书记冯光农动情地说。

  大冯家楼子村的变化是我市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临沂经济发展成就巨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5年年底,全市贫困人口总量为44。2万人,还有568个贫困村尚未摘帽。面对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响新时期脱贫攻坚“孟良崮战役”的号召,明确要求:哪怕困难再多、挑战再大、“骨头”再硬,脱贫也决不能留下一人。

  为打赢这场“硬仗”,临沂创新实施了“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在全市掀起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潮。

  5年来,全市先后有5。7万余名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奔赴脱贫一线,累计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都有干部驻村、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

  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全市扶贫干部时刻保持“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精神状态,“俯身弯腰头拱地、滚石上山拼全力”的奋斗姿态、“功成不必在我,攻坚必定有我”的担当心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务实苦干的“沂蒙扶贫铁军”。

  唯其艰难,方显本色。如今5年过去,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全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5。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4。85%到2018年底基本“归零”……

  精准扶贫 精准发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截至2015年底,临沂共有44。2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贫困人口呈现地域分布广、老弱病残群体占比大、自主脱贫动力弱等特点。为提高帮扶准度,保障数据精度,全市进行了多轮次、精细化的信息调整。

  实现贫困信息“一册清”。组织开展“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三问三清”“四看四查”等活动,逐户发放“精准扶贫包”,实行精准对接、靶向治贫。开发建设沂蒙脱贫攻坚指挥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比对机制,实现对贫困数据的即时发现、即时修正、即时管理。为贫困户生成每户独有的实名制“二维码”,动态掌握贫困群众帮扶信息。

  在此基础上,列出分类施策“细台账”。将贫困人口分为“深贫重困特殊型、低保五保兜底型、子女赡养温饱型、缺钱少技发展型”四种类型,对每个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挂钩、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施策等精准帮扶到户措施,切实做到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精准帮扶实效。

  临沭县大兴镇芦格庄村村民闫润霞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得益于金融扶持政策。“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不仅扶持我建好大棚种植蓝莓,实现了脱贫,还帮助孩子读书学习。”提起目前的生活,闫润霞激动地说。

  闫润霞原本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4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就在她为生计发愁时,镇里的蓝莓种植合作社向她伸出了援手。种植蓝莓,如果没有启动资金,一切都是空谈。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有关部门很快送来了金融扶持政策,帮助其承包土地,购买树苗,搭建起了两个蓝莓大棚。

  为了让像闫润霞这样没有种植经验的人少走弯路,镇里还专门从北京请来专家传授技术。在资金与技术的双重支持下,闫润霞的蓝莓大棚管理得井井有条,每个大棚年收益近3万元,依靠金融扶贫和产业带动实现了由贫困到致富的蜕变。

  金融精准扶贫只是全市精准扶贫的其中一项实践。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我市开出了一副副因病施治的“药方”。

  ——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构建特困群众帮扶的“五线联保”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在全省率先探索为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在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

  ——发动产业引擎,厚植增收实力。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累计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82。8亿元,逐步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汇聚社会大爱,形成帮扶合力。依托社会帮扶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科学的部署、扎实的推动,结出了累累硕果,通过持续不断的助民增收,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566元提高到6913元。

  聚焦收官 奋力冲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总攻号令。我市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两个主战场之一,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列为2020年“纵向抓攻坚”十大战役之一,成立10个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出征领战,县区党委主责主战、部门单位分线作战、扶贫干部一线奋战、纪委监委挂牌督战,形成决战决胜态势。

  庚子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全市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把救助贫困群众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

  “村民不能出村务工,我们就把扶贫车间建到农家院,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新冠肺炎疫情为脱贫攻坚带来影响,为了防止贫困户因疫情致贫返贫,沂南县岸堤镇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19年,沂南县投入了186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张宁建起了食品加工扶贫车间,按照扶贫资金使用的政策,扶贫车间一方面每年为贫困户提供15万元的分红,一方面招募贫困户进入公司务工。但前期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村民无法出村务工,张宁就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在周边4个村里设置了加工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进入工作岗位,实现稳定增收。

  加快推动扶贫企业项目复工和返岗就业,对养殖类、旅游类、加工类影响较大的扶贫项目,分类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尽早开工复工。对达到复工复产条件的扶贫车间开辟“绿色通道”,集中解决物流、资金等问题。坚持救灾首先救贫困。下发2068万元济临扶贫协作基金收益,对受灾群众实施补助,对特困群体落细救助措施;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发放专项救灾款等方式,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发放专项救灾款、增加项目分红等方式,保证受灾贫困群众稳定收入。

  放眼沂蒙脱贫攻坚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乐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风风火火,一张张笑脸在贫困群众脸上灿烂绽放,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沂蒙大地徐徐展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临沂把机制创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

  脱贫路上,脚步铿锵有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临沂正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统筹实施乡村振兴,继续做好开发式扶贫,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可持续减贫的战略战法,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树立“沂蒙样板”。

  临报融媒记者 武光玉 赵泽军 通讯员 李文政

责任编辑:
全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