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在手中 文明风尚在心间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全国各地因地制宜,陆续推出“垃圾分类”条例新规,培养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引导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明分类新风尚。 “环境就是民生,垃圾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环境问题。”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酸雨、雾霾、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无一不警示着我们,一味忽视环境问题追求发展经济得不偿失,关注周边生态环境,就是关注人类生命安全。在一系列警示之下,我们更应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从“文明新时尚”到“生活好习惯”的转变,把手中垃圾合理分类,将心间文明积极传播,推动社会文明成果共建共享。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现文明生活风尚,一方面要认识到意识决定行为的必要性。建章立制,制定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条例,使垃圾分类有章可循、有例可参;同时在全社会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使全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课堂,从娃娃抓起,抓牢抓实。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行为决定结果的重要性。在垃圾分类意识的指引下,要求全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类;相关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积极探索垃圾智能化分类,推进“科技+分类”的发展,将垃圾分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平邑县体育运动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