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主题活动 > 2020 > 德耀沂蒙 > 助人为乐
古道热肠书大爱 初心不改践宗旨
发表时间:2020-05-28   来源:临沂文明网

  张利国,中共党员,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至今在郯城县卫生健康局工作,现任局安全办副主任。他1991年11月光荣入伍,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7月转业到县卫生健康局,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工作后十五年如一日,他始终保持军人品格,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谨记入党誓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扶危救困,乐于助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责,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无偿献血显大爱

  张利国2013年9月荣获临沂市人民政府无偿献血委员会颁发的"2010-2012年度全市无偿献血奉献奖";2015年3月、2018年3月分别荣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张利国第一参加无偿献血是在1995年9月,所在的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组织无偿献血,他毫不犹豫的第一个报名参加,当时献血400毫升。"第一次献血就是认为自己的体格好,又想到献血还能帮助他人,所以报名了。献完血后,未感觉到任何不适,想到自己献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便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着。"张利国回忆说。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无偿献血说起来容易,任何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献出自己的力量;说难,或多或少因为一些顾虑,大部分人往往不能坚持。为了帮助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张利国做出一个决定,以后要尽己所能参加无偿献血,自此以后,他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这一坚持就是默默地奉献了24年,至今他累计献血48次3.36万毫升。二十多年的坚持,二十多年的奉献,3.36万毫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啊。

  早在2011年7月,张利国就积极主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随时准备为有需要的人奉献自己的力量,等待着为急需者重新点燃生的希望。无偿献血是张利国自豪、骄傲的事情之一,他经常鼓励教育自己的上小学的女儿,学会感恩的同时,要积极回馈社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女儿品学兼优,乐于助人 ,被所在学校评为"校园文明之星"。

  救助病患展热肠

  2008年5月,张利国在原县卫计局办公室工作,一天下午,一位神情恍惚,满脸沧桑,眼神中流露出悲伤无助的中年妇女来到办公室,进门就说"救救我的女儿,我们家庭实在是给逼得没有法了。"说着说着无助地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哆哆嗦嗦地拿出女儿生病前、生病后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如花般的女孩子端庄漂亮,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仿佛说我要活下去,看着着实让人心生酸楚。

  经过张利国和同事们耐心的询问,尽管这名妇女的表述语无伦次,但是大家也听出了大概:她的女儿纪某(隐去名字、住址)当时刚上小学三年级,一个活波可爱的孩子,在县医院被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即白血病。病情危重,就诊医院劝其转院治疗,由于长期给孩子治病,亲戚朋友已没人愿意再借钱给她治病,巨额的医疗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万般无奈,负债累累的父母也有了放弃救治的想法。

  张利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望着让人怜爱的孩子,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能,本不善言辞的张利国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想法设法帮助她筹集资金,到北京儿童医院治病。

  张利国与同事们一起积极发动社会募捐7000余元,又东奔西走为孩子争取县乡救助资金1.5万元,先后送到孩子家中。这些救命的钱仍然与巨额治疗费相差太远,张利国打听到学生平安保险中,学生住院治疗可以最高报销6万元,但是这笔救命的钱只能凭出院凭证、发票等才能一级一级申请报销。但是要走完这些程序,孩子的治疗就耽误了,张利国又通过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郯城支公司工作的妻子,积极向省公司争取;经过多方协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特事特办,提前预支了孩子治病医疗费6万元。张利国当时真是又感动,又高兴,感叹道孩子有救了!

  在张利国和大家的努力帮助下,孩子终于得到北京儿童医院的及时治疗,在长达近两年的间隔性治疗期间,张利国多次到孩子家中、或打电话询问纪某诊治情况,并与孩子沟通,孩子流露出对病魔的恐惧、对诊治的悲观和对学习的向往。张利国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意识到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很是着急,通过上网查阅、拜访老师、购买书籍,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张利国转而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慢慢打消了孩子的诸多顾虑和恐惧,心情也慢慢舒畅开朗起来,在爱心的温暖中慢慢康复。

  因为治疗,纪某休学一年后,重新回到她喜爱的校园,恢复上学后的第一天晚上,孩子就给张利国打了电话,兴奋的说:"张叔叔,我又上学了。"听到这个消息,张利国激动地流泪了,把这个喜悦的消息立刻与同事、家人分享。

  孩子勤奋快乐地学习着,顺利升入中学。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孩子成绩有所下滑,家长很着急,但又不懂与孩子沟通,啰嗦的古板式教育方法,反而使孩子心生反感,根本听不到心中去,一度产生厌学的情绪。孩子的家长又是着急,又是无奈,没办法又找到了张利国。张利国带着精致的礼品、食品,多次来到纪某家中,找她谈心聊天,缘来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一次没有考好,就产生放弃的心理作祟。找到原由就好办了,接着张利国给她讲述部队中的一些典型励志的故事,鼓励孩子要有进取心、好的心态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遇到挫折就放弃,不要碰到困难就回避。孩子听后承诺,在学习过程中,她将与自己比、与昨天比,战胜自我,展现自我。果然孩子做到了,现正在读高三,学习成绩优异,即将迎接高考。

  十多年来,纪某一家与张利国结下浓厚的感情,每一次提到张利国的名字,纪某一家满怀感情,她们已经把张利国视为自己的亲人,平时经常手机、微信联系,向他叙说纪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中快乐的点滴。张利国每次听到都十分高兴,也真的把纪某视为自己的孩子,一直为孩子提供助学资金及心理辅导,逢年过节送钱送物,关心帮助孩子的学习生活。为了帮助孩子放松心情,为她减压,2018年暑假期间,张利国带着纪某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到苏州、镇江、扬州、常州等地旅行,一路上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同时不忘激励重获新生的小姑娘奋发向上,搏出精彩的人生。纪某说,她将时刻牢记张叔叔的鼓励,努力学习,通过拼搏,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群众利益记心间

  在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同时,张利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克服腰肌劳损、腰椎滑脱等病痛,认真工作,服务群众,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被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4月,张利国被组织选派到红花镇问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一进村,他就积极主动走访入户,与贫困群众拉家常、听意见,记录群众利益诉求,现在已经解决群众诉求30余条次。努力帮助改善村容村貌,多方筹集资金150万元,在问庄村建设问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文体广场;协调资金3万余元,垫平2处汪塘用于修建部分老年房,改善部分拆迁户和老年人居住条件。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帮助村集体做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梳理解决村中40余亩承包地的问题,重新发包到期承包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帮助村民改变单纯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现状,在发展大棚蔬菜的同时,流转146亩土地,大力发展丹参种植产业,预计每亩为农民增收2000-3000元。

  一年多的时间,张利国多次忍着剧烈的腰椎疼痛,没白没黑的出入于田间地头,看见他带病坚持工作,乡亲们不忍心,劝他回家歇几天。而张利国对身边的技术顾问和村民说:"大伙不用劝了,我来就是好好工作的,干不好我都没脸回城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利国用自己27年来的实际行动,在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
全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
技术支持: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