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主题活动 > 2020 >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沂南县马牧池乡:百年古村焕新颜
发表时间:2020-07-13   来源:临沂文明网

  贫困落后的百年古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腾飞,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给出了漂亮答卷: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让风景变成“钱景”,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常山庄村是个抗战模范村,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洗脚水下面汤,常山庄不嫌脏”,正是对这个村贫穷落后的生动比喻。而如今,常山庄村民整体搬离了世代居住的石板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宽敞的旅游路、整齐的新社区、红火的影视城、富民的新产业,红色常山庄这个百年古村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入选。这是该村继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07年,电视连续剧《沂蒙》在常山庄村拍摄。之后,沂南县决定在常山庄建设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该县界湖镇南村社区承担了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他们充分利用该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影视拍摄。如今,该村已是国内知名影视拍摄基地、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建成至今,已经拍摄了400多部影视剧,被誉为“乡村好莱坞”。

  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发展,给常山庄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变化。他们充分利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产业优势,把乡村振兴、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结合在一起,村民们依附影视基地当起了“四员”——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7月9日早上不到7点,张贵利匆匆吃过早饭便赶到剧组,“红色电视剧《猎人传说》在俺村拍着呢。我在剧里当群众演员,今天有重要戏要拍,可不能晚了。”74岁的张贵利是土生土长的常山庄村人,也是一名资深群众演员,“刚开始在俺村拍电影时,大家都觉得很稀奇。当时我还没有从村里的老房子里搬出来,来了拍戏的,我也不关门,搬个板凳坐在门口看热闹。后来剧组的人让俺到他们拍的剧中担任群众演员,算算这几年俺也演过十几部戏了。当演员不仅管饭还给俺工资,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多的时候能挣3000多块。这样的收入对于俺庄户人来说,很不错了。”

  随着在常山庄拍戏的剧组不断增多,像张贵利这样的群众演员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群演多了,如何规范管理是个问题。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帮助下,常山庄村自2018年7月成立了影视服务部,专门负责群演管理工作。“周围六七个村的群众在我们这里登记当群演,人数达到五六百人,一年收入200万元。”常山庄影视服务部经理李现仁说。

  除了当群众演员,村民们还在景区摆起了60多处商品售卖摊位,开起了20多家商店和网店,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就地转化成旅游消费品,附加值升了好几倍。像沂蒙大煎饼、大碗茶、草编等百姓家中的寻常物品,都成了游客竞相购买的商品。

  “俺们常山庄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依托影视基地,全村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1.5万元。”说起村里的变化,常山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光自豪满满。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郑树平 严宝允

责任编辑:
全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
技术支持: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