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明网 > 红色文化 > 聚焦
寻沂蒙红色记忆 悟先辈赤诚初心
发表时间:2021-08-11   来源:临沂文明网

  为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体悟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三下乡“回望初心队”的学生们于7月19日至7月21日在临沂市沂水县,莒南县,临沭县,蒙阴县,兰山区五个县区开展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寻沂蒙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合影)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沂蒙革命根据地,这里处处印记着革命的光芒,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也传承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队员通过参观,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沂蒙精神,了解了许多那个火热年代发生的故事。据统计,当时的沂蒙山区有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有120万人参战支援前线,还有10万先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可以看到党和沂蒙人民生死相依,共同患难的画面,在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资料面前,可以看到沂蒙军民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场景。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的交融,更是每一名沂蒙儿女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结果。“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用身躯架起桥梁等等这些光辉的故事深深的扎在心里,让队员们久久不能释怀,同时也激励着青年一代以更饱满的热情去传承沂蒙精神,使红色基因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参观瞻仰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旧址,该旧址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针一线缝进俺的心愿,缝进俺的希望,缝好军装上前线,打走鬼子兵,赶走那群野豺狼。”80年前,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驻扎山东莒南后教当地孩子们学唱这首歌谣。虽然歌谣没有名字,但是每一个莒南人民都对它耳熟能详。76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政权组织——山东省政府在此成立,莒南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从门口沿小路,队员先后参观了原山东省政府财政厅、民政厅、公安厅及八路军115师办事处等旧址和抗战纪念馆。队员们看到了革命先烈艰苦的办公条件,破旧的木板床,摇晃的小木凳,但这并没有影响先辈们认真办公,积极部署,他们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艰苦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抗战纪念馆内,各种文字、图片、实物生动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让队员们看到了山东党政军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种红色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继承和弘扬。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党史学习)

  第三站队员们来到位于临沂市临沭县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的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这里是一座清末民初仿古式四合院。进入大门,矗立在人们面前的便是黎玉、朱瑞、刘少奇、陈光、罗荣桓、谷牧、萧华的群体雕像,他们坚毅不屈的精神面貌让人不禁驻足敬仰。各种图片,画作,历史资料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日、拥军爱民的伟大沂蒙精神,特别突出再现了刘少奇同志来山东指导工作的情景。1946年春,陈毅还曾作《西江月·忆滨海》一词,盛情赞道:“更有少奇来鲁,指点胜利之路。千里转战沂蒙山,卧虎藏龙临沭!”通过参观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的团结友爱,以及党领导的沂蒙军民在战争中的伟大与无私,让队员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鼓舞了队员为党和国家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奋斗。

(图为实践队员诵读入党誓词)

  第四站队员们来到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取得了伟大胜利。通过参观照片资料,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勇敢的战士与敌人进行无畏的厮杀。在纪念馆的后面,有一座烈士陵园,埋葬着2680名在这次战役牺牲的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却只有一百多名烈士有名有姓,其他人则默默无闻的长眠于这片土地下。一组组文献资料,照片史实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他们的光辉事迹深深感染和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队员们不禁感叹共产主义信仰的巨大力量,这种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支撑着革命先烈们在极其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了崭新的生活和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战役留存图片)

  第五站队员们来到了沂蒙革命纪念馆。这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进入展厅起始处右侧看到的那组巨幅群雕《力量》,环绕在四周墙壁的一辆辆小推车装满支援前线的物资,艰难行进在山水间,推着小车的是一个又一个目光坚毅,奋力前行的沂蒙百姓,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让人们仿佛真的走进了那段战火绵延的艰苦岁月。队员先后参观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红色影视教育、党史陈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群众路线展示等展区。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珍贵物件,都在诉说着革命英雄的事迹,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让队员们再一次看到了沂蒙党政军民的团结,真正体悟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让队员们认识到需要牢记党的百年辉煌历史,踏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将沂蒙精神融入血液,当好红色传承人,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灿烂光芒。

(图为实践队的队员们在纪念馆门口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对沂蒙精神展进行参观学习)

  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居于一条中轴线上,粟裕、罗炳辉、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和石像亭等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进入陵园,正前方可以看到那座雄伟的纪念塔,上面有毛同志题的几个严的大字“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周围有朱元帅的题词“为了战争而死无上光荣。”以及饶赖石的题词:“烈士英名永垂不朽。”在塔的前方有很多束鲜花,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队员们依次瞻仰了罗炳辉,张元寿,刘炎,王麓水,陈明,辛锐,常恩多等烈士的墓碑,庄严的氛围让队员们强烈感受到了这些革命先烈的伟大与无私。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位于陵园北部的革命烈士纪念堂,该纪念堂使双层宫殿式建筑,宏伟壮丽。 中堂影壁石碑上刻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堂内四壁联碑上铭刻着61813名烈士的英名。这一个个简单的名字背后不仅是坚毅顽强的精神,更是不屈不挠的斗志。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陵园门口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浏览墓碑详细介绍)

  队员们通过参观走访五个县区的红色景点和纪念地,回望了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重温了党走过的百年征程,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无畏精神和爱国忠心,以及他们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同时也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强烈感染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沿着党的百年足迹继续前行,不断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把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自身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启航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和昂扬斗志,以青春的姿态奋勇向前迈向下一个百年。

责任编辑:全磊磊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1003406
技术支持: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